|
喜馬拉雅煙花秀引爭議:“剎那絢爛”與高原生態的沉重拷問時間:2025年9月23日 作者:薛瑞芳 2025年9月19日,戶外品牌始祖鳥聯合藝術家蔡國強在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熱龍鄉喜馬拉雅山脊燃放《升龍》藝術煙花,使用1050盆火藥形成動態龍形光影,煙花雖營造出短暫的視覺奇觀,卻即刻引發關于生態破壞的廣泛質疑。目前,西藏自治區已成立三級調查組趕赴現場核查,涉事方先后發布致歉聲明,這場藝術活動正成為拷問生態保護底線的典型案例。 此次事件的核心爭議在于,煙花表演與“世界第三極”的生態脆弱性形成尖銳沖突。青藏高原作為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其高寒草甸與流石灘過渡帶的生態系統被專家比作“精密的玻璃溫室”——地表僅10厘米的草氈層由草根與有機質交織而成,是固碳保水的關鍵屏障,下方則是幾乎無微生物的貧瘠母質層,一旦破壞,植被恢復需數十年至百年。而煙花燃放產生的沖擊波已造成連片裸露區域,可能導致土層松動引發滑坡,更會直接摧毀植物根系,阻斷其繁殖循環。 被主辦方宣稱“生物可降解”的煙花材料,在高原環境中遭遇現實挑戰。青藏高原低溫低氧的氣候條件大幅降低生物降解能力,煙花中含有的硝酸鋇、硝酸鍶等金屬鹽類,以及作為氧化劑的高氯酸鹽,會以納米顆粒形式長期殘留于土壤和水體中。美國地質調查局曾發現,拉什莫爾山十年煙花表演后,附近水域高氯酸鹽濃度較外圍高出270倍,足以影響甲狀腺功能,而類似污染在封閉性強的高原生態中更易形成累積效應。此外,煙花包裝燃燒產生的微塑膠已被證實會進入食物鏈,從鼠兔、藏羚羊直至雪豹等*捕食者,*終可能影響人類健康。 生態影響已顯現于當地生物與居民生活中。雪豹等物種對聲光刺激極度敏感,煙花噪音可能導致其應激反應甚至聽力損傷;項目方試圖用鹽磚引導鼠兔等小型動物遷移的措施效果有限,爆炸可能直接摧毀巢穴,破壞食物鏈平衡。家住附近的村民表示,表演產生的刺鼻氣味彌漫不散,已引發對周邊動植物生存的擔憂。 此次事件再次警示:青藏高原的生態紅線不容逾越,任何藝術表達與商業活動都必須以“*小干擾”為前提。正如專家所言,“剎那的絢爛不應以百年生態修復為代價”,當環保理念真正成為所有人類活動的前置條件,“世界第三極”的純凈與穩定才能得以守護。 日喀則市正在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江孜縣目前正在積極申報202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場煙花秀無疑為這些創建工作增添了變數。 |